1、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12势。
(资料图)
2、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
3、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
4、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
5、 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
6、 易筋经外功注重外壮,《易筋经外经图说》指出:“凡行外壮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
7、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
8、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
9、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
10、此炼力炼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11、”易筋经全文 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
12、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
13、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
14、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
15、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16、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
17、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
18、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
19、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
20、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
21、否则,道亦难期。
22、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
23、易者,乃阴阳之道也。
24、勇即变化之易也。
25、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
26、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
27、故二竖②系之在人,无不可易。
28、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③,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
29、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
30、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31、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
32、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
33、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
34、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
35、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
36、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
37、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
38、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
39、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
40、人各成其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
41、以血气之驱,而易为金石之体。
42、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
43、然此君功夫,亦非细故也。
44、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④,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
45、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虞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⑤圣域矣。
46、 般刺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
47、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
48、后篇行功法,则具详原经译义。
49、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
50、 膜 论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
51、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
52、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
53、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
54、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55、 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
56、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57、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
58、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
59、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化而无形矣。
60、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
61、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
62、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63、 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
64、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
65、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
66、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
67、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
68、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69、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⑥络。
70、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71、 挨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
72、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73、 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
74、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
75、脂膜,腔中物也。
76、筋膜,骨外物也。
77、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
78、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
79、膜居肉之内,骨之外。
80、包骨衬肉之物也。
81、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82、 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
83、内与外较,外勿略也。
84、内壮言坚,外壮言勇。
85、坚而能勇是真勇也。
86、勇而能坚是真坚也。
87、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88、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
89、守中者,专于积气也。
90、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
91、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
92、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中。
93、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
94、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
95、斯为合式。
96、盖揉在于是,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
97、久久积之,自成庚方一片矣。
98、设如杂念纷纭,弛想世务,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何益之有。
99、 二曰勿他想。
100、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
101、手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
102、若或弛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
103、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
104、 三曰待其充周。
105、凡揉与守,所以积气。
106、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而不旁溢。
107、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
108、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
109、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
110、 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
111、若为情欲杂念分文,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
112、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其锁绊矣。
113、故达摩大师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
114、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
115、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
116、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而登矣。
117、 揉 法 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
118、磨砺者,即揉之谓也。
119、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
120、一日揉有节候。
121、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时,恐有春寒,难以裸体,只可解开襟。
122、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方能现身下功,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
123、 二曰揉有定式。
124、人之一身,右气左血。
125、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右,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
126、 三日揉宜轻浅。
127、凡揉之法,虽曰入功,宜法天义。
128、天地生物,渐次不骤,气至自生,候至物成。
129、揉若法之,但取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
130、设令太重,必伤皮肤,恐生痪虏;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
131、 采精华法、 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
132、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
133、其法秘密,世人莫知。
134、即有知音,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
135、 凡行内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
136、若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道不难于成。
137、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138、 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
139、月取于望,谓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
140、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可凝神补取。
141、若过此六日,则日咽月亏,虚而不足取也。
142、朔取日精,宜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
143、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
144、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
145、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
146、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