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新闻
  •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

    琼中:唤醒“沉睡”土地 壮大集体经济

    中新网来源:2023-07-28 10:35:44

    本报记者刘宁玥 通讯员秦海灵 徐世国

    “闲置近两年的土地,找到了种植脆蜜金桔的新出路。”近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第3次基层党建工作现场会在长征镇召开,在潮村村委会高田村小组的脆蜜金桔种植基地,驻村第一书记彭建博热情洋溢地向来自各乡镇、村委会的干部推广他们的经验。

    这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少,此前一度撂荒。考虑到光、热、地形等条件,帮扶单位琼中县委组织部引荐企业,利用专利技术解决了施肥灌溉问题,帮助高田村发展起脆蜜金桔产业,变撂荒地为“聚宝盆”。如今,40多亩的平地上,一株株脆蜜金桔树苗整齐排列,不少已经开始结小果,预计收益可观。


    (资料图片)

    像潮村这样推动撂荒地焕发新生机的故事,在琼中还有许多。近年来,该县积极通过党建引领,盘活撂荒地、闲置地,解决农村土地“三过”问题,推进村级企业主导发展特色产业,截至2022年底,实现全县10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同比增长%。

    用活撂荒地发展致富产业

    支部找路子,群众挣“票子”

    2022年,黄茂彬和村民查看万众村山兰稻长势。琼中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连下了几场雨后,长征镇万众村一块平整的土地上,长出了一行行幼嫩挺拔的山兰稻。

    “终于让荒地变‘活’田了。”长期以来,村里大量撂荒地一直是长征镇万众村党支部书记黄茂彬心头上的“痛”。

    “主要是季节性撂荒,短期作物后撂荒、劳动力缺乏撂荒、”黄茂彬介绍称,由于夏季病虫害相对严重,晚造种植投入成本高、获利少,当地村民只种一季瓜果蔬菜,“还有好多地搁置在那里没人种,很浪费。”

    2022年起,黄茂彬带领村干部针对土地撂荒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把脉,发现村民不是不愿种,是不知道种什么。

    “关键还是要找对发展路子,让村民获得切实利益。”黄茂彬带领村“两委”干部多次开会探讨,并联系镇委、镇农业办等了解有关政策,外出考察打探市场行情。除了传统的槟榔、橡胶,要找到一样“既要好种,又要好卖”的作物,挑来挑去,村委会将目光锁定在当地传统作物山兰稻。

    “今时不同往日,山兰稻已经成为当地特色,不愁销路;咱们还可以领取政府补贴,享受保底收购,怎么都不亏!”一开始,黄茂彬担心部分村民不同意,替他们仔细梳理了山兰稻产业的现状,还算好了账;同时镇干部、村“两委”及帮扶单位一起上门动员,没想到,上门推销十分顺利。“大家觉得有前景,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2022年,万众村成立村级企业,成功流转承包20亩撂荒地种植山兰稻,由村“两委”干部带领党员深入田间整地、播种等,还带动11名村民复耕撂荒地亩种植山兰稻。今年,镇、村干部积极帮助农户与县里的山兰稻酒庄达成协议,以“订单式”种植收购的方式,复耕种植山兰稻38亩。截至目前,该村共整治撂荒耕地余亩。“有了思路,大家干劲都很足。”黄茂彬说。

    在琼中,撂荒的原因不止万众村这一种,还有土地坡地缺乏水资源撂荒、林地到期更新闲置等。琼中县针对不同撂荒地,开出“产业药方”,将“找产业”的工作做在前面,让村民们看到田地闲置了,主动去种,实现土里生“金”。

    “尝尝我们今年摘的针叶樱桃。”7月21日,琼中县第3次基层党建工作现场会在长征镇新寨村召开。村民从冷库里搬出两竹筐针叶樱桃,吸引众人眼球。

    今年,新寨村一共带动121人,种植80亩针叶樱桃,预计年产量约35万斤,产值约85万元。“种植针叶樱桃无须大片平整土地,可利用自家零碎的小块林地、坡地、洼地粗放化种植。”张海松告诉记者,正是这样的“边角经济”盘活了村中闲置的土地资源。

    “针叶樱桃保质期短,不是常见的水果。一开始,村民担心种好了卖不出去,烂在地里。”最后,是新寨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张海松咬住这棵“摇钱树”不放,说服上游企业在该村建了座冷库,又采用“村委会+公司+农户”的模式做好保价回收。在此基础上,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做群众思想工作,带动针叶樱桃产业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特色产业,经由各级部门的牵线搭桥,在琼中落地生根——种鸽养殖,光伏发电,脆蜜金桔、牛油果种植……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日渐焕发生机。

    破解土地“三过”难题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壮大集体经济

    琼中县长征镇村民在橡胶林下种植草豆蔻。琼中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再也不用为租出去500多亩地,每年才收入8800元烦恼了。”湾岭镇中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中泉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全村“三过”土地整改完成后,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能增加5万元。

    由于前期土地发包程序不规范等历史原因,中朗村委会一直面临土地租金过低、面积过大、期限过长的“三过”问题,给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巨大阻力。这一难题终于在今年年初破解。

    “我们由第一书记成立工作组,摸清村集体土地底数,重新制定发包方案,并召集农户、承包户依据相关指导文件进行协调。”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黄中泉还记得,有些承包户态度强硬,数年不交租金,还有些土地分配混乱。

    工作组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通过梳理问题,由易到难逐个击破,反复协商整改,作好地块测量、分配等方式,终于把土地承包额从每年8800元提升到了如今的每年5万元。利用这笔钱,中朗村对村庄做了绿化美化,还以村集体名义采购了一批草豆蔻种苗,发展林下种植,日子越过越红火。

    中朗村破解“三过”问题的经验,在琼中4月召开的2023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会暨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季度工作例会上作了交流分享。随后,各乡镇纷纷借鉴这一案例,结合实际开展破解“三过”难题的工作。

    “我们没有继续转租,而是收回地块发展金桔产业。”站在新寨村瞭望塔上,长征镇党委宣传委员、新寨村驻点点长黄启君指着一块40余亩的坡地说道。

    这块地原是长征农场租用地,农场改革后由海胶长征分公司接管,由于年限过长,经长征镇党委和海胶公司深入协商,由新寨村委会收回地块并以村办公司的模式发展金桔产业。

    “村级产业的发展,普遍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瓶颈。”长征镇党委书记陈英顺介绍道,该镇以“垦地融合”工作为抓手,汇聚多方资源,牵头组织与海南农垦长征农场有限公司、海胶长征分公司沟通协商,通过土地租用等方式,利用农垦土地资源优势,补齐土地资源紧缺短板。

    目前,长征镇深联公司租赁海胶长征分公司更新胶苗200亩土地,连片种植澳洲茶树,收回新寨公司协调海南农垦长征农场有限公司归还原租赁村集体的40亩林地,推进脆皮金桔产业项目落地等。截至2022年底,长征镇的村集体经济平均达到万元,增幅排名全县第一,收入最高的村达万元。

    如今,走进琼中大山深处的黎村苗寨,还能听见村级广播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向村民播放解决“三过”问题公告。“我们将持续推进这项工作,把土地资源真正做成村民的‘聚宝盆’。”琼中县委、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百家村企壮大集体“家底”

    “把利润留在村子里”

    村民制作“海南琼中新寨三源粽”。琼中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2年,长征镇新寨村集体企业新寨建设综合有限公司推出“海南琼中新寨三源粽”,结合琼中三色饭的制作技艺来制作粽子,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生产的粽子供不应求。截至目前,共创收50万元,带动45人就近务工收入,为本村带来近20万元的收益。

    实际上,原本该村不生产粽子。2022年3月,新寨公司利用什日宛村小组的15亩闲置土地,打造粽叶育苗基地,育苗超15万株。这是新寨村第一个特色产业基地,带动就近农户就业20余人。

    就在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之际,新寨公司董事长陈冰却陷入纠结——他发现,如果仅仅是售卖粽叶苗,凭村里的产业规模,利润始终有限,只有一路深耕产业链,打造特色产品,才能实现收益最大化,同时为村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于是,2022年5月,“海南琼中新寨三源粽”这一品牌顺利推出,还带动潮村、烟园、万众、深联4个村抱团发展、共同创收,为共同参与的5个村的群众带来20万元的劳务费收入和万元的村集体分红收益。

    陈冰说,过去农村只管种,不管卖,产品利润全看收购商定价,十分被动,而新寨公司让产业发展真正做到与市场接轨,把产业链做深、做强,挖掘产品附加值,把收益最大程度留在了村集体,并以入股分红、提供岗位的形式回馈给村民。

    2021年以来,琼中以打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引领,大力推进村级企业的成立和建设,通过整合资源、扩大经营性收入。村级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县100个行政村,注册资本达7726万元。

    村级企业的成立,也让招商引资有了落脚点。琼中将16家县属国有企业改革,组建3家乡村振兴为主业主责的三大平台公司,推动各村级企业承接乡村振兴项目,以订单式农业带动农户扩大沉香、油茶、山兰稻、斑斓、咖啡等产业规模;与部分行政村合作,探索“政府+县属国企平台公司+社会企业+村级公司+农户”的模式,以资源招商、以商招商,吸引30多家实力企业到乡村投资。

    村级企业还发挥了吸引和培养人才的作用。“企业每年拿出利润的10%作为公司管理团队的奖励基金,不断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堑对村企业负责说说,公司揭牌运行至今,聘请职员由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8个人,既有退役军人、村内乡贤,又有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大专及以上学历半数以上。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国家能源局: 上半年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7842.3万千瓦